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洪荒血與魂第2章 序——淺談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領,堯和其他分支氏族首領聯手推翻了帝摯的無道統治,並登上帝位。其後,在聯手北灃,兩次擊敗犬戎的巨大戰略優勢面前,帝堯進一步強化了中央核心的權威,加強了對少典族其他分支氏族的統御,這也逐漸形成了上古時期中華文明邦聯制[此處並不包含聯邦制,中國自商代以後才形成了聯邦制的政體]的文化源頭。

    帝堯的確是一個睿智的領袖,他漸漸發現了統御各氏族不能僅僅依靠力量,而是要通過「博愛」去化解氏族之間的仇恨和宿怨。歷經七十餘年的治理,帝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內,他盡全力去關懷愛護其他氏族,並通過遷移人口、民族通婚的辦法,逐漸團結融合了東夷各族[九黎氏族被打敗後,分化出諸多氏族,統稱為東夷各族,這也是小說主人公的故事起點]、南方的百越和三苗氏族;對外,他多次率領中原各氏族向北抵禦犬戎,即融合了大部分犬戎、北灃族人,又一步步地把剩餘的犬戎部族趕至中原以西的地域,形成了以後的戎狄氏族[最後在周幽王時期攻滅了西周,毀滅了鎬京,迫使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

    帝堯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也表現出和少典族前任首領極為不同的態度。之前的首領選擇接班人,基本上是父傳子、叔傳侄,而且考慮的也是繼承人的征戰的能力。但直到帝堯,竟打破了血緣傳承的桎梏,按照極高的道德標準選拔接班人[帝舜的征戰能力和殺伐決斷也並不差,但為世人稱道的依舊是他極高的個人道德],最後將首領之位傳於一個毫不相干的舜[舜其實也是黃帝之後,但離少典族正統血脈太遠],開了堯舜禪讓的千古佳話。

    其實,帝堯之所以能傳位給帝舜,就是因為在一個「生父、繼母、胞弟都合起來為難,甚至合謀殺害自己」的艱難環境中,舜竟通過「博愛」的力量,化解包容了一切矛盾,維護了家庭的和睦。舜的處境,其實就是那個時期少典族的處境。從舜的身上,堯看到了一種能夠化解天下矛盾的才能和辦法,遂傳位於舜。

    舜即位後,確實不負眾望,在處理鯀治水失敗和任命大禹治水的過程中,舜作為少典族的首領,藉助治水的契機,做到了讓各個氏族如兄弟般和睦團結。之後,舜也發現了禹身上那種博愛的力量,於是也禪讓於大禹,絲毫沒有眷戀權力,形成了堯舜禹三代禪讓的美談。[其實中華文明五千年,能夠禪讓傳位的也就他們三人,從禹的兒子啟殺掉皋陶的兒子伯益開始,中華民族就開啟了四千多年的「家天下」傳承]

    同時,也因為帝堯「博愛」的政策,開啟了民族包容、融合的先河,以後的每一位首領,乃至夏商周數千年,中華文明的大包容、大融合始終沒有斷絕,不得不說是帝堯的一大貢獻。除了「力量」,少典族終於漸漸地尋找了第二個民族「精神內核」的組成,那就是「博愛」。

    三、天下

    黃帝以前,我們的先祖在生產實踐中發現了築堤拒洪水的辦法,於是各個氏族都開始築堤拒洪,生產力在一定時間內也得以提高。但實際上來看,築堤本身只是讓阻礙洪水對某一區域的陸地進行破壞,而並不會減少洪水的總量;甚至大量的築堤,還會造成洪水疏浚過程的淤積和堵塞,從整個全局視角來看,築堤不僅不會減少整個神州大地的洪水總量,反而使得洪水越來越難以疏浚,堰塞淤積的洪水越來越多。


    可以說,正是因為各個氏族的「目光短淺」和對「天下」這種大局觀的無視,終於導致了大面積、成體系的洪水肆虐。

    帝堯時期,任用鯀治水,沿襲的還是老的生產實踐,依然是築堤拒洪。但當時的洪水,已經遍及神州,僅僅依靠築堤這種改變洪水局部分佈的辦法已經無法有效地治水了。所以,帝堯任命鯀第一次治理洪水共歷時九年,最後還是失敗了。帝堯的第一次治水,雖然結果失敗了,但在治水的過程中,所有的氏族面對共同的威脅時,終於看到了那種「局限」眼光所帶來的災難,漸漸地放下了氏族間的隔閡,形成了巨大而團結的民族統一合力,對舜的第二次治水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帝舜時期,任用禹治水,禹因為親眼見證了父親失敗,所以沒有盲目地借鑑老的經驗,他遊歷神州各地,考察山川地理,也終於發現了洪水泛濫的「全局性」問題,第一次提出了「疏浚泄洪」的思路。與築堤相比較,這種治水的辦法,無論是難度系數,還是投入的工程量,在上古時期都是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因為巨大的工程需要嚴密而周全的組織結構,所以上古時期也恰恰是因為治水的需要,形成了一整套行政架構班子,為架構夏商周三朝的基本政治格局也奠定了基礎。同時,神州大地上的各氏族大融合也真正地結出了第一枚「碩果」——形成了華夏民族相互認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對解釋中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那種巨大的統一趨勢和民族向心力至關重要。

    這是我們的先祖第一次打破氏族的局限,站在了整個地域的高度來審視困難,可以說正是在治水中,締造了中華民族的「天下」眼光。環顧今天的歐洲,各個小國的單獨力量雖然不弱,但總是難以同心協力,最後造成了歐洲的分崩離析,直到今天,歐盟都難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但再看看東方中華文明的巨大向心力,我們就不難理解這種樸素的「天下」眼光對我們的重要性了。記得當年的電影《英雄》,最後「殘劍」勸「無名」不要刺秦,在沙漠中寫下的,還是「天下」二字。正因為這種「天下」眼光,曾一度讓中華民族興盛一時,但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也曾一度丟棄過這種優秀的「精神內核」。

    四、堅韌

    堅韌,可以說是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中的一種「精神內核」。大洪水,在東西方各個歷史神話傳說中都多多少少有所體現,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地懷疑,這是遙遠的先祖們在歷史長河中真真切切所面對的巨大威脅。但與西方大洪水期間建造諾亞方舟,讓少數人與動物逃離不同,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治水中表現的更加積極、更加努力、更加團結、更加不懼怕自然,也正是在巨大的洪水面前,少典族聯合其餘各個氏族在生死的邊緣堅韌地久久矗立了十三年[大禹治水,前前後後共歷時十三年。],終於成功疏浚了九州,戰勝了洪水,煥發出了民族巨大的生機與活力。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在苦難成長,在苦難中成熟,在苦難中崛起的民族,這個民族,發跡於神州這個山地佔據三分之二面積的地域,並且洪水多發、災難頻頻,但在面對這一系列災難危機的時候,它總是能以無比堅韌地意志去抵禦威脅,並且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勇士。

    在大洪水時期,在全民族第一次面臨這種「滅頂之災」的時刻,中華民族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用這種巨大的民族堅韌,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治水的巨大工程中去。在距離今天四千多年的時間,那場治水所犧牲的人口,耗費的資源已經無法重現了,但今天的我們如果細細思考,卻不難想像出我們先祖完成這樣「浩大」工程的不易和艱辛!至此,中華民族便將「堅韌」這種精神,深深植根於民族的血脈之中,形成了完整的「精神內核」。

    在四千年後的近現代,



第2章 序——淺談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重生都市之天下無雙  時空之頭號玩家  四重分裂  路過漫威的騎士  封神問道行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搜"洪荒血與魂"
360搜"洪荒血與魂"
語言選擇